10/12/2008

倫敦中國城, Coven Garden和大英博物館

倫敦的中國城在 Leicester Square 附近, 很多來自不同地方的中國人聚集在此. 從街道口的牌樓, 到擠滿中國人的料理食材商店及一家一家的中式港式餐館來看, 應該是中國味十足的, 但是以我這台灣人的角度看, 這是大陸和香港人的中國城, 並非台灣人所熟悉的. 這裡的醬料和食材幾乎都是中國大陸和香港來的, 不是我們在台灣看見的, 和我們擦身而過的人也都操著香港或大陸口音, 明顯感覺到來自不同地方中國人的口味和口音的差異. 來中國城主要目的是買 "Saver" 電話卡, 面額 20 英磅只賣 13 英磅, 只有這裡才有的價格, 聽說是從英國打回台灣費率最划算的一種電話卡.

另一個目的是要嚐嚐這兒的叉燒包, 有甜的和鹹的各種餡料的叉燒包, 是在英國其他地方看不到的. 英國傳統的主食是馬鈴薯, 香腸和麵包, 沒有特別有名的料理, 常聽人說法國菜, 西班牙菜, 義大利麵, 但是有人聽說過英國菜嗎? 所以除了漢堡披薩這類速食店, 印度料理和中國餐館在英國也是頗受歡迎和相對便宜的. 像炒麵燴飯, 港式燒臘, 合菜餐廳在各地方都很容易找到.

見識了中國城, 買了電話卡, 也吃了叉燒包, 我們就到只有ㄧ個地鐵站距離的 Coven Garden. 聽說從前這裡是果菜市場, 但是現在市場已經遷移到別處. 市場中央是一棟二層建築的 Central Market (依然維持舊名稱"中央市場"), 有地面層和地下層, 建築裡頭以前是批發市集, 現在改建為一間一間的小商店, 咖啡館和小吃攤販. 中庭廣場是街頭藝人的表演場地. 當天是三位提琴手拉著大提琴和小提琴, 悠揚的樂曲在廣闊的中庭廣場迴繞, 我們就依靠在樓梯扶手欄杆欣賞音樂.

Central Market 周圍的人行步道滿是人潮, 這街道的商店很多賣的是特色商品, 如精油, 香皂, 茶葉, 鞋子, 手錶, T恤, 背包, 新潮玩具等. 有家迪士尼專賣店, 賣的是我們從小到大熟知的卡通人物造型商品, 例如布偶, 文具, 餐具, 衣服, 飾品等. 在台灣曾看過 Hello Kitty 專賣店, 但是沒看見過迪士尼的, 所以感到非常興奮, 但是後來在學校市區的 Shopping Mall 也發現ㄧ家迪士尼商品專賣店, 忍不住買了二個 500 C.C. 的馬克杯, 一個是跳跳虎圖案的立體浮雕杯, 一個是小矮人圖案的立體浮雕杯, 用來泡奶茶和喝咖啡, 一次一杯剛剛好.

英國有個知名品牌 Crabtree & Evelyn, 是賣各種系列天然花香味道的精油, 香皂, 和乳液等美體美膚商品, 類似 Body Shop, 但是這品牌在英國當地似乎更受歡迎, 台灣某些百貨公司和博客來書店也有賣. 我比較喜歡的是 Lavande (薰衣草)和 Rosewater (玫瑰水) 系列的乳液和香皂, 非常質純自然的味道. 要回台灣時我就買了很多這品牌的香皂送給之前為我餞行的好友們. 我第一次認識這商品就是在 Coven Garden.

大英博物館 (British Museum) 離 Coven Garden 也是只有ㄧ個地鐵站距離, 所以我們就順著街道邊逛邊走過去. 第一眼看見大英博物館是從別條街轉進另一條街看見的, 博物館坐落在倫敦市區, 四周是一般的街道商店, 不像羅浮宮有偌大的廣場和凱旋門, 遠遠的就能看見.

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 中庭是改建完不久的螺旋狀白色圓頂廣場, 就從入口處順著螺旋方向入內參觀. 我們在入口處拿了一份導覽地圖, 這博物館真的很大, 就算是用一整天時間也無法逛完, 何況我們只剩半天的時間可以參觀, 於是決定挑重點先去參觀東方館和埃及館, 其他的館視剩下的時間而定.

東方館展的主要的是中國文物, 在前一個世紀英國稱為日不落國, 到世界各地掠奪搜刮, 中國就有超過20,000件古代文物收藏在此並且分批展出. 時間從遠古到近代, 種類從甲骨文, 錢幣, 雕塑, 壁畫, 陶瓷, 漆器, 玉器, 鼻煙壺等都有, 文物保存的很完好, 好像不輸給台北故宮, 這東方館很寬敞, 逛完一圈腳都痠了.

埃及館據說是大英博物館的經典館藏 (埃及也是前一個世紀的主要受害國), 這裡存放著數不清的木乃伊, 有平放的有直立的, 還有貓的木乃伊, 恐怕在埃及也不見得能看到比這裡多的木乃伊. 一個個巨大的棺郭原本就很佔空間, 再加上參觀的人潮多, 所以移動速度緩慢, 空間很擁擠. 我對木乃伊興致不是太高, 也不想和同學一樣對著棺木拍照, 所以只是看看就好.

走出埃及館還有點時間, 我們又參觀了硬幣館, 展示東西方古代錢幣, 但是還沒逛完就有同學累癱在地走不動了. 也罷! 一群人席地而坐休息一會兒, 然後看時間差不多就決定離開. 離開前大家都想去洗手間一下, 但是女廁正大排長龍, 看起來至少要等半小時才能排到的樣子. 有男同學說男廁沒有人, 是不是要偽裝一下到男廁去比較快. 聽起來是不錯的主意, 而且我們的穿著也很中性, 應該分辨不出來. 於是我和另二位女同學三人分別借一頂鴨舌帽, 刻意拉低帽沿, 快速走進男廁又快速走出, 三個人都很迅速的上完廁所離開大英博物館.

這應該是所謂的群眾心理, 當只有一個人時可能不會做的事, 但是有幾個人在慫恿陪伴時, 膽子就變大了. 不過出去玩就是要有幾個同伴製造些意料之外的事情才能讓旅遊更有趣. 不管認同或不認同其他成員的想法, 能共同分享和共同分擔是一群人可以一起旅遊, 快樂相處的基本原則, 如果過於堅持只有自己想做的事情, 不顧其他人的感受, 會很容易破壞整體的心情和氣氛. 我們這幾個人在英國期間, 能愉快出遊這麼多次也是大家都很有默契的維持這個分際的緣故.

2 則留言:

Eazen 提到...

在别人的土地上找到回家的感觉是非常难的,即便以我这陕西人的角度看 ,那里也只是南方人的中国城而已。
不过,在异乡能体验到陌生的本国文化,也算是一种见识吧。

Jane 提到...

因為我用台灣人的角度看, 台灣從南到北食衣住行的習慣差異不大, 所以第一眼看見倫敦中國城時就有期望落差.

但的確是一種見識, 看見在另一塊土地的華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