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Bath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Bath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6/04/2008

英國-巴斯(Bath)- 下集

>> 承接 [上集]

這一天我們起個大早吃完B&B準備的豐盛早餐就前往Bath Abbey廣場集合, 9:00出發. 這是ㄧ台15人坐的小巴士, 配一個司機和導遊, 小團人數不多, 可以減少集合的時間. 通常導遊會在行車途中介紹下一個景點, 下車後告訴團員可行動區域或參觀地點, 然後各自散開在幾點鐘以前回到原地上車. 參加tour的好處是不須打理交通問題, 尤其是城外交通不便的地區. 缺點是意猶未盡就必須趕回來集合.

今天第一個行程是Stonehenge (史前巨石群), 它在一個小丘陵上, 入口處門牌寫著: 已經有5000年歷史的巨石群, 是英國最重要也是當今世上獨特的史前文化遺跡. 據說石頭排列的位置與太陽日照陰影有關, 其中一個石塊會在夏至這天與太陽陰影排成一直線. 推測那個時代應該運用很多人力以木材逐層堆疊搭建起石群. 石塊很大, 尤其在二塊高聳的石頭上方, 還要橫放一塊堆成ㄇ字型更是不容易. 能歷經幾千年而不倒, 這樣的擺放技術顯示出古人高超的智慧.

石群矗立在廣闊的山丘上, 四周除了草原, 還可以看見遠處的羊群. 從入口處到巨石群沿路拉起一條繩索, 遊客依照動線環繞和拍照, 無法進到石群中央近觀觸摸. 曾有人猜測巨石群是古人為某種宗教儀式建造; 也有人猜是外星人到此一遊留下的印記; 最近報紙報導最新的研究: 推測是當時村民為紀念先人建立的墓碑, 因為附近發現了遠古時代上百位村民埋葬的遺跡.

離開史前巨石群我們前往下一個景點Avebury, 途中經過Silbure Hill, 曾在書中看到關於這個土丘的介紹, 大約西元前4800年由人工建造的土石小山, 建造的目的和作用至今仍是個謎, 因為四周都是平坦的農地, 這半圓形的隆起顯得格外醒目. 我們的巴士並沒有在這裡停留, 只能從透過車窗在快速行進中暼見這座小土丘.

不久又經過Cherhill White Horse的白馬地景, 據說是約300年前, 村民用類似粉筆的粉末在平坦的綠色山腰繪製的地景藝術, 沿途經過的不只這座白馬, 還看見其他體型纖瘦飛奔形狀的白馬, 也有人物造型的圖樣, 想必這裡的村民擁有很強的創作意念吧! 利用地形製作特殊的鄉村景觀.

Avebury這個小村莊外圍也環繞著巨石群稱為Avebury Stone Circles, 因為較少被媒體披露, 名氣不似Stonehenge的大. 但這裡的巨石建造歷史說是比Stonehenge早了1000年, 而且分佈範圍廣闊, 整個村莊外圍都是, 石塊沒有繩索圍繞, 可以靠近觸摸. 村裡面有英國傳統的農舍建築 Cottage, 長的像香菇傘的黑灰色屋頂及鑲著木條的乳白色外牆, 外型很討喜, 在莎士比亞故居也有相同的農舍. 繞過巨石, 我們爬上外圍山丘從遠處欣賞這些石群和村莊.

中午我們在ㄧ棟由石塊砌成的小旅館吃飯, 這旅館門外排放了幾張桌子和長條板凳, 外牆和台階裝飾著盛開的盆景花卉, 這兒應該是遊客晚上出來喝酒聊天的場地! 裡頭的裝潢也別具風味, 中間是長桌板凳, 牆壁四周吊掛飾品和布簾. 因為是三合院, 餐桌依照空間安排成一間一間的, 不禁好奇的穿越每一間的走廊參觀一下.

吃過中飯, 我們到一個名為Lacock的小鎮, 這小鎮是13~18世紀建造, 至今仍保持完好的原貌沒有太大改變, 所以來這裡會有走進中世紀英國的感覺, 這兒也是BBC電視節目 "傲慢與偏見" 和電影 "哈利波特" 的場景. 我們沿著街道散歩參觀這古樸風味的老鎮, 路上看見幾位白髮老人坐在門外的長椅吃冰淇淋, 讓我們也忍不住去買來吃.

最後ㄧ站是Castle Combe, 也是充滿古樸風味的小村莊, 說是英國最美麗的村莊之ㄧ, 經常有人來拍照取景. 整條街道望過去都是石塊建造的小屋, 利用自由活動時間, 我們到村莊裡面參觀, 這村莊清一色的古建築, 當我們走到最後一條彎路上看見一棟名為 Manor House Hotel 的旅館時非常驚訝, 這是一座擁有廣大庭院和小橋流水的美麗旅館. 主體建築和村莊的石塊牆面類似, 若大的庭院有種詩意盎然的氣氛, 其實比較像私人渡假別墅, 景緻比外面街道更優美, 如果不是時間有限, 真想走近去瞧瞧. 後來才知道這地名Castle是因曾經有個城堡建在這兒, 現在已經不存在, 但原來的城堡被重建成今日的Hotel.

結束這一天的行程回到Bath, 隔天預計搭中午的火車回去, 所以有ㄧ整個早上的時間再去逛Bath街道, 我終於買下看了很多次的蘇格蘭毛毯, 是咖啡和深藍色相間格子尼雙人被大小的毛毯, 後來就仰仗這條毯子渡過寒冷的冬夜.

這趟的tour團看到幾個雖然不是那麼響譽國際但是很具特色的景觀, 奇怪的是時代變遷似乎沒有對這些地方帶來什麼改變, 他們依然用原來的方式自在的生活著, 也不會因此被貼上落後或貧窮的標籤, 反而成為珍貴的文化資產. 也反映出村民對自身生活的自信, 不想為改變而改變, 整個村莊沒有人拆掉舊屋改建新樓房, 這樣的街景在台灣不知道哪裡能看得到?

4/30/2008

英國-巴斯(Bath)-上集

正式開學前一週我們選擇去Bath (巴斯), 那時候已經去過不少地方, 較遠的北邊不說, 如倫敦, 劍橋, 愛丁堡, 莎士比亞故居, 諾丁罕, 伯明罕都去過, 所以這一次的地點選擇著實考慮很久. 同學Joe翻著從台灣帶去的旅遊書籍, 找到一個大家都覺得不錯的地方 - 史前巨石群 (Stonehenge).

我們有幾天的空檔, 不會只是看巨石, 附近的景點都包含到這次的行程中, 例如Bath Spa (羅馬浴池), Bath Abbey (巴斯修道院) 及周邊的鄉村地景風光. 看巨石群要從Bath開始, 因為巨石矗立在Bath郊外很空曠的地方, 火車沒有直接到達, 所以我們要先坐火車到Bath, 在當地停留一天才去看巨石群. Bath 在倫敦西邊約1.5小時的火車車程, 但我們是從中部下去的, 需要轉火車, 來回耗費不少交通時間.


Bath是很有休閒度假風味的城鎮, 第一眼看有點像愛丁堡, 街道都是米黃色的建築, 但坡度沒愛丁堡那麼陡, 牆壁也沒那麼厚實 (愛丁堡是銅牆鐵壁的軍事堡壘). 這一天天氣很好, 下火車找到住宿的B&B, 放好行李就出去閒逛. 因為我們到達的時間是下午3多點鐘, 回到市區已經是5點鐘, 很多商店都打烊了, 我們只好沿著街道看著大門深鎖的櫥窗走著..., 然後停在ㄧ間印度料理餐館前看著他們的Menu.

向來我們出外旅遊對吃都很儉省, 像是買麵包, 吃麥當勞, 披薩或泡麵等, 但是這一天ㄧ位同學突發奇想, 認為我們來英國二個多月也沒吃過比較像樣的餐廳, 今天就慰勞自己一次走進去瞧個明白. 印度曾是英國的殖民地, 在英國到處都看得到皮膚比較黝黑個子比較小的印度人和印度餐館. 現在英國看到的印度人多半是第二代或第三代的.


進去是金金亮亮鋪著印度紋理地毯的寬敞餐廳, 有個穿印度服裝的waiter親切的走過來招呼, 門口的Menu有看沒懂, 他詢問我們的人數和預算之後就給我們一張Menu, Menu上沒有標示價格, 但他向我們表示應該不會超過預算太多, 可以放心點! 我們就看著類別各點一, 二樣, 因為不知道是怎樣的印度菜, 只知道應該都加上咖哩, 黏黏糊糊的, 就隨便點了幾樣. 果不其然! 雖然刻意挑了不同類別, 但每一樣看起來就差不多是黃黃的, 稠稠的, 但吃起來味道是有差異的. 印度菜使用的香料種類有像咖哩那類粉末狀的, 也有像胡椒般顆粒狀的, 還有迷迭香這種乾燥香藥草類, 林林總總有20~30種之多, 我是從印度室友的廚房櫃子看到的, 一小罐一小罐的排滿整個儲櫃, 真不是蓋的, 印度料理使用的香料數量絕對遠超過中國料理. 但是他們的煮法卻都很類似, 用好幾種香料混著食材 (米飯, 雞肉等) 不停的攪伴煮到十分爛.

這是我們到英國二個多月來最奢華的一餐, 所以邊吃邊拍照, 味道還可以, 中國菜講究色香味具全, 印度菜在 "色" 這一項就很弱了. ㄧ直擔心帳單會不會讓我們大吃一驚, 結果還好, 每個人約13英磅 (當時台幣大約七百多塊). 於是滿意的走出餐廳回B&B結束這第一天的行程.

第二天從B&B老板口中打聽到要參觀巨石群可以參加一天來回的tour行程, 除了巨石群還會繞一下周圍很特殊的鄉村景觀, 我們欣然接受老板建議決定參加這個團. 於是報名了隔天出發的團. 這一天就先到市區參觀Bath Spa, 羅馬時期建造的天然溫泉浴池, 中央是面積最大的露天大浴池,後面有幾個比較小的個人池, 四周還有ㄧ間ㄧ間的沖澡室, 這浴池是西元一世紀建造, 後來埋藏地底直到19世紀才被發現挖掘出來, 整體建築結構仍保持相當完整, 目前只提供遊客觀光.


Bath Abbey位在羅馬浴池旁, 是外觀保持很潔白的教堂, 很多市區的教堂外觀可能歷經戰火, 也可能是汽車油煙等因素, 外牆總有塗上一層煙灰的感覺, 但是Bath Abbey仍是明亮的乳黃色, 正面兩邊有個像天梯造型的雕刻, 幾個小天使在攀爬天梯, 小天使的動作各不相同, 有努力向上爬的, 有往下看的, 也有倒掛快掉下來的, 很有趣也很特殊的雕刻, 多數教堂牆面的雕刻是比較嚴肅的聖彼得和聖保羅雕像, 或者是當時的國王雕像.

教堂理面的彩繪玻璃及屋頂雕刻和其他教堂差異不大, 只是這教堂的地板都是一塊塊刻著人名和時間的墓碑, 它只是拿墓碑當地磚還是人也埋在底下? 其實可能是後者. 西方沒聽說有揀骨的, 埋了就一直長眠下去, 有幾片牆面也是墓碑造型. 以前參觀過羅馬的聖彼德大教堂, 裡面也有一面牆封存歷代地位較高的教宗或主教的遺體, 倫敦西敏寺也停放不少英國歷代國王及王后棺槨, 當然不是每個教堂都這樣, 但是從外觀很難分辨.


教堂和浴池前有個廣場, 廣場有幾排長椅供路人坐下來休憩, 這樣的地方當然可以欣賞到悠揚的小提琴聲, 廣場四周是賣藝品的商店, 少不了要一間一間進去看. 這是最熱鬧的市區中心, 又看見我在愛丁堡很喜歡但是沒買的蘇格蘭毛毯 - 雙人被大小的格子尼毛毯, 很猶豫啊! 當然不能現在買然後拎著到處走, 等回程再來看吧!

中午我們經過一家現烤肉餅店, 鬆餅皮裡面包碎肉或薯泥, 蔬菜等, 外型像個大水餃, 有各種口味的烤餅, 很好吃的樣子, 一個才1~2英磅, 我們每個人都買一個當午餐吃, 原以為只有Bath這地方有這種東西, 後來回學校在市場附近也發現一家這種餅店, 經常去買來吃.


下午我們從教堂前廣場沿著街道去參觀The Royal Crescent, 這是18世紀建造約30間房子圍成半圓形狀的排樓, 現在是一般人家的住所, 只能從外面看這棟建築設計, 排樓前是草皮廣場. 在前往的路上一直有很不錯的商店可以進去看, 例如設計簡約的北歐風格廚房用品, 有趣的西洋棋盤組, 陶瓷, 水晶玻璃等藝品店.


途中經過一個百花盛開的公園, 有幾棵長著不知名鮮紅果子的樹, 英國常見到這類長著小果子的樹或灌木, 像藍苺, 蔓越莓等都是. 春天時我們學校附近的人行道上滿是從櫻花樹上掉下來的綠色小櫻桃, 據說這種櫻桃品種酸澀, 沒有人會去採, 只好任由它掉落. 春末夏初英國盛產櫻桃(一磅重約1.5英鎊), 幾乎每次去市場都會買, 櫻桃不好保存, 在台灣買太貴, 在英國索性吃個夠.

這一天的時間就在很自由輕鬆的閒逛中度過, 隔天要看神秘巨石群了.

[ 下集 ]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