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2/2007

IE6/IE7 bug 蒐集

今年二月寫過一篇IE7的bug, 根據IEblog的官方說法: 在 positioniseverything.net 中所提到的 IE5/6的bug, 唯一延續到IE7的是" Escaping Float Bug".

有個網頁專門蒐集各瀏覽器的bug: Browser bugs section, 裡面匯整出 Mozilla有1個bug , Opera 9有33個bug , IE6有75個bug(positioniseverything.net 說的沒這麼多) , IE7有70個bug, 每個bug還有圖示範例. 感謝有這等閒工夫的人的貢獻, 但是當中獨缺Firefox的bug. 不敢相信Firefox都沒有bug, 到Google搜尋一下還是有的 - 懷疑這些bug是不是Firefox蒐集的.

IE6, IE7的bug加起來真是多啊, 一時間很難消化, 實做上也不認為都遇得到. 但不管怎樣, 列的非常詳盡, 遇到莫名難解的情況時, 可以到這個網頁追查是不是bug問題了!

9/16/2007

諾丁罕 - Nottingham

諾丁罕(Nottingham)是英國中部靠近東邊的小城鎮, 離我們學校很近, 往北坐半小時的火車就可以到達, 是我在英國第一個開始旅遊的城市. 這個城鎮除了一座城堡Nottingham Castle, 還有一位傳奇人物羅賓漢(Robin Hood)曾住在這裡而聞名. 羅賓漢是英國12世紀傳說中的劍客, 在Nottingham一處森林裡出沒, 和他的夥伴一起劫富濟貧. 凱文科斯納曾經演過片名"俠盜王子羅賓漢", 就是這個故事改編的.

去諾丁罕是到英國上Precession Course時, 班上一位女同學的提議, 她已經去過一次, 自告奮勇要帶我們幾個"沒出過遠門"的人去一趟. 這是來英國之後第一次的外地旅遊, 也是第一次搭這裡的火車, 所以不管好不好玩, 對我們來說都很新鮮. 六個台灣學生約一約, 利用週末假期就出發了.

Nottingham是可以當天來回的行程, 目標只有Nottingham Castle. 下火車往前方小山的方向走約20分鐘就可以看見前門兩側圓鼓鼓的城堡大門. 沿途有看起來造型不錯的房子和酒吧, 都覺得有趣. 當然後來這些房子看多了也還好而已. 這個城堡和羅賓漢沒有直接關係, 只是17世紀一位爵士在當地小山上建造的城堡. 目前是Nottingham的市立美術館, 裡面收藏和展示為數不少的銀器, 玻璃, 陶器, 瓷器和畫作.



我們從裡面逛起, 比較傳統的是藍底白色浮雕的器皿, 還有壁面很薄的骨瓷餐具, 聽說是加入動物的骨粉讓瓷器產生半透明感, 給人輕巧但是易碎的感覺. 其他是人物造型的瓷器雕塑. 一家歷史悠久知名的Wedgwood工廠還有在生產這些陶瓷藝品(Wedgwood工廠離這裡很近). 參觀完所有館藏, 出口處有個空間很大的咖啡廳賣飲料甜點. 我們在裡面各叫了一份下午茶當午餐吃, 是很一般的紅茶, 鬆餅和三明治, 份量不多就要好幾英磅, 當下認為這樣的餐點以後自備就好, 錢要花在可以到更多地方的旅遊. 坐著休息一會兒才出去外面的庭院走走.

外面是很大面積的草皮和修剪過造型的花草樹木, 有幾個小孩在騎單車, 大人就坐在草皮上享受日光浴. 院子有一座羅賓漢的銅像, 大家都擠過去和它拍照. 從周圍的矮牆上可以俯瞰整個市區. 我們也在這庭院中小坐一下就離開城堡往市區方向走. 途中經過一家羅賓漢玩具專賣店, 有衣帽, 弓箭, 玩偶等. 這城鎮比我們那個小鎮大了些, 因為時間還早, 就留下來閒逛殺時間. 從這之後到正式開學大約一個半月時間, 每週都會討論週末要到那裡玩. 因為大家都知道開學後的功課很緊, 此時不玩更待何時?


附錄: 初到英國

剛到英國人生地不熟的, 記得第一天下飛機坐車到學校宿舍之後, 先簡單整理好行李就覺得很累, 整棟宿舍因為暑假, 大白天也出奇的安靜, 有點擔心這麼大一棟宿舍只有我一個人住! 我7月初就先來上二個月的Precession Course, 主要是語文和論文寫作的課, 週一開始上課我週六就到了, 想多二天可以打理生活起居用品, 但是我連市區在那個方向都搞不清楚. 一切都在混沌之中, 又經歷從台灣到英國倫敦再到中部這個學校的舟車勞頓, 想先睡個午覺精神好點再說. 不知睡了多久, 昏昏沉沉的聽見有人輕聲敲門, 我想這裡又沒人認識我, 可能是敲隔壁的, 正好睡, 不太想理. 但是外面的人實在敲很久, 確定是在敲我的門, 只好起來看看到底是誰? 一開門對方就說Sorry! 敲錯門了. 是個台灣男孩(聽口音就知道了)! 他轉身再到隔壁門去敲. 我關上門就聽見隔壁對話的聲音, 一男一女, 看來已經有其他人住進來. 但是我還是很想睡, 又回去繼續睡, 晚上就仰賴我帶來的餅乾裹腹.

隔天一早起來實在太無聊, 雖然我帶了一台Notebook, 但是這宿舍並沒有網路. 悶了整整一天, 決定要出門尋找附近可以買到生活用品的"市區", 一路用我當時的"菜英文"詢問"City Center"的方向, 穿越若大的校區, 一個公園和好幾條馬路才找到市區. 先買了吹風機, 臉盆, 衣架, 麵包, 果醬等比較急用的東西回來, 還有一本"本市地圖". 看地圖才知道今天走的是遠路, 可以從學校另一個方向走比較近, 也大略知道整個城鎮的行走路線. 但回來的時候就看見有個大眼睛的女生搬進來, 東方臉孔, 我問她是台灣人嗎? 她說是的, 剛到. 不久又有另一個女孩來. 於是這個宿舍開始熱鬧起來, 當天中午和晚上我們都在廚房一起分享食物和準備吃的, 包括那個敲錯門的男孩和他的女朋友, 他們一起來英國唸書, 出去忘了記房號才會敲錯門. 有人貢獻出康寶濃湯, 這時才明白這東西好用又不占空間, 為什麼沒想到過要帶來? 還有人從行李中取出一台大同電鍋, 肉鬆, 香菇, 八角, 雞湯塊等, 真是厲害, 我只想到要帶一組碗筷來吃泡麵說! 晚上吃飽飯就開始串門子, 看看大家還帶了什麼神奇寶貝過來, 無聊的日子一天就結束.

之後陸陸續續來了幾個台灣學生一起上課, 這些人就是後來每逢假日一起出遊的遊伴. 但是我們並不是都住在同一棟宿舍, 後來才知道我們最先住的那棟是離學校警衛室最近的一棟, 週六週日各宿舍管理員都休假, 我們幾個週末到的學生就暫時被領到同一棟去, 隔沒兩天就通知要搬到各自"暑期"的宿舍. 我們學校的宿舍是一人一間臥室, 但是衛浴和廚房共用, 暑期住的是比較新設備比較好的宿舍. 但是9月正式開學還要重新電腦抽籤再搬一次. 這是學校的政策, 為了公平起見. 不幸的是我開學抽到的那棟離學校很遠, 走路要20幾分鐘, 設備簡陋隔音又差, 尤其不能忍受的是公共浴室只有浴缸沒有蓮蓬頭. 只住了一個星期就決定另外找房子.

後來找到一棟離學校很近, 圖書館就在對面的私人學生宿舍, 這棟宿舍只有本校學生身份的人才可以租, 只差在是校外人士經營, 不用抽籤, 還有電話撥接網路(當時我們學校的宿舍都沒有網路, 之後聽說有了), 設備不錯, 只是貴了些, 但我認為值得. 開學之後就經常泡在圖書館, 對我後來的優秀成績有很重要的影響. 短短二個月暑假就搬了4次宿舍, 隨著東西越買越多就搬的越累, 最後二次搬家乾脆叫來一台計程車給點小費幫忙搬, 塞了一車滿滿快塞不下去. 搬家很累, 之後到回台灣前就沒再搬過了.

我們的課從每天早上10點上到下午4:30, 市區的商店都只營業到5:30或6點就關門. 所以最初幾個假日大家都忙著上街採購食品, 衣物, 寢具, 餐具, 廚房和衛浴用品. 還要忙著開銀行戶頭, 買手機門號, 電話卡的事情. 這期間大家都會提供資訊互通有無, 例如那裡賣的便宜, 那些東西好吃(超市很多東西不知道怎麼吃? 好不好吃?) 開戶要準備那些證件, 買手機門號大家都買Vodaphone, 就不要去買別家門號, 因為英國的通話費貴, 網內互打比較便宜, 網外的就沒人要打給你,… 在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 消息靈通些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 為了這些生活瑣事忙了快一個月, 等到第二個月把一切搞定比較不忙的時候, 才開始我們各地的旅遊計劃.

9/02/2007

劍橋- Cambridge

劍橋是英國東南邊ㄧ座小城, 因為最高學府劍橋大學(Cambridge University)在此而聞名. 有條小河Cam River穿越此城鎮, 中國人對這個地方熟悉可能是因為徐志摩一首"再別康橋"(他把Cambridge翻譯成康橋). "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2000年台灣公視有一部非常感人細膩的影集"人間四月天", 由黃磊, 周迅飾演徐志摩和林徽音, 就在國王學院後院的康河邊譜出一生難忘的愛情故事. 劍橋大學是擁有悠久歷史的學校, 百年前的景象和現在應該相差無幾. 來這裡除了感受最高學府的風氣, 也可以依照影片中的故事情節追尋一代文豪與才女的足跡.

依照往例, 我們搭火車前來, 一共6個人. 記得搭的是Midland Mainline, 這一趟火車發生一件有趣的事. 火車上的洗手間可能考慮有障礙人士的使用, 門做的很大, 呈半圓型以3個按鈕開啟/關閉/鎖上自動門 (英國火車有很多家, 不確定是否每一家都一樣), 同行的同學由於不太了解門鈕開關, 上到一半突然感覺屁股一陣涼, 原來她沒按上鎖, 外面有人要進來, 一按門鈕門就完全打開, 一覽無遺, 同學說那個人(還是位男士)也愣住了, 然後一直道歉I’m sorry! I’m sorry! 我的同學趕快穿好衣服就衝出來, 回座位後描述當時情景, 我們都快笑翻了, 只好安慰她反正這裡也沒人認識她, 說不定那個人的驚嚇程度比她還大! 當然, 之後我們去的都會先確定門已經鎖好了.

下火車順著馬路的方向往劍橋走, 碰巧遇見有對新人在教堂前拍照, 幾位伴娘與花童穿著水藍色禮服在門口準備唱詩歌迎接新人的樣子, 他們的婚禮看起來是很簡單隆重的.

劍橋大學自13世紀創校, 總共有31所學院, 最知名的應該是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和皇后學院(Queens’ College). 有幾個學院緊鄰康河而建, 每個依河而建的學院都有一座小橋連接對岸. 河上不時有遊客經過, 大多數的船是狹長型的木舟由船夫撐著長篙緩緩來回穿梭. 我們來的時間正值暑假, 沒有什麼學生, 遊客倒是很多, 學院一樓的中庭, 後院, 走廊都會開放參觀, 但是每所學院都要買門票才能進去.

首先參觀的是皇后學院. 這座學院是15世紀亨利六世皇后和愛德華四世皇后前後二位皇后所捐贈建造的, 牆面是用木條和水泥夾雜而建, 和莎士比亞故居看見的很像,中庭上方有”日晷”, 是按照天文與數學計算方式用影格指示月日時和夏至春秋分. 是這個學院的特色之一. 第二個特色是學院後方橫跨康河的"數學橋", 據說是首座不用螺絲釘建造的橋樑, 以一根根木樁交錯搭建的, 但是現在看到的是仿造原來樣子重建過的. 走進學院裡面會經過一個漆著淡黃色有拱形門窗的長廊, 牆壁和地板映照著從窗外透進來的光影, 有一種簡約的層次美感, 中庭內外也種植不少玫瑰和各種草花植物.

皇后學院隔壁就是國王學院, 是國王亨利六世指示名匠建造, 從正門進去右手邊是"國王禮拜堂(King's College Chapel)", 外牆的尖塔圓柱雕工細緻, 裡面的天花板則是金黃色扇形的條狀紋路交錯而成, 兩邊一長排的窗戶用大片彩繪玻璃做裝飾, 地板是幾何形狀的黑色白色大理石材質, 從裡到外名副其實的呈現出"國王"的氣派. 但是裡頭是不准拍照的, 想留念的可以在出口處購買導覽手冊. 國王學院外頭轉角處也有日晷, 但是只單純顯示時間. 學院中庭是ㄧ塊四方形草坪, 正中央是亨利六世的雕像,除了中庭草坪, 國王學院後方還有ㄧ個面積廣大的方形後院, 在這後院可以看見康河上手持長篙的船夫載客穿梭. 這就是"人間四月天"的場景了. 我們幾個人在這草坪留連片刻後繼續往可以乘船的碼頭前進.


街道上有好幾家手工藝品店賣可愛絨毛玩具, 陶磁藝品和瓷器餐盤等. 英國是很重視餐具使用的地方, 有很多設計精美價位從高到低都有的餐具組(高低是相對值, 英國除了從大陸東南亞進來的日常用品便宜外, 在當地生產製造的產品都不會便宜), 當地知名的品牌是Wedgwood, 工廠設在英國中部, 離我們學校不太遠, 一位女同學參訪之後狠心刷卡買下一組幾萬元的餐具, 說是將來結婚之後要用的. 回國時我們幾位台灣學生的行李採集體托運方式運回台灣, 她的餐具組就只能留下來用手小心的捧上飛機. 有時候會很佩服她勇於追求夢想的決心. 後來聽說她在台灣結婚, 不久移居美國, 應該已經實現她的夢想了!

走走逛逛的來到碼頭, 我們搭了一艘有船夫撐著長篙的小船, 在英國這種船只有在劍橋看到, 其他地方都是大型輪船居多, 河面窄淺也許是原因之一. 河的兩側都是學院, 路上會經過幾個橋, 比如和威尼斯同名的嘆息橋(Bridge of Sights)), 威尼斯的嘆息橋是犯人從法庭往監獄時的嘆息, 這裡的嘆息橋是學生前往考場的嘆息. 另外還有廚房橋(Kitchen Bridge), 數學橋(Mathematical Bridge))和幾個不知名的橋. 當天下午天氣晴朗, 兩岸綠蔭垂柳, 水面波光粼粼, 是難得的片刻悠閒. 有時候前方的船會打在ㄧ起, 因為有遊客自己撐篙, 技術不太好.

下了船, 回程經過一座小巧可愛的圓頂教堂, 由於我們要搭的火車時間快到了, 沒什麼時間進去看, 只有在外頭拍個照, 後來才知道這種圓教堂是劍橋當地保留的古蹟之ㄧ. 但是我們最後幾乎是連走帶跑的趕到火車站. 通常這種一天來回的行程都很趕, 英國的火車可不是每個地方都像倫敦或伯明罕這種大城市有很密集的班次, 平均約2小時才有一班, 時間一定要先查清楚. 不然回去很可能是晚上11, 12點了.

英國治安雖然普遍比其它西歐國家好, 但是深夜走在路上被騷擾, 搶錢的情況也常聽見. 我們住的地方不是人口密集的城鎮, 還是有一段偏僻的路要走. 如果真的回來晚了, 都會從下火車的車站叫計程車回去, 英國的計程車牌照都經過嚴格審核, 包括司機的品性和過去的紀錄等, 牌照得來不易, 所以英國的計程車是可以比較放心的坐, 很貴就是. 不過這種錢就不能省了, 安全第一.

註:
英國的火車車廂高度與月台同高, 當火車停好車門打開, 與月台的接縫是很緊密的, 比較像台北市捷運, 旅客可以很方便的推大行李箱, 腳踏車或輪椅進出. 月台間的地下道也像地下停車場那樣是平坦無階梯式的. 我因為搭火車上下班, 發覺台灣的火車不管自強, 莒光或復興號, 車廂與月台間總有半步的高度和寬度差距, 車門窄小外, 還做了二, 三階的階梯, 對行動遲緩的老人和小孩上下車時造成極大不便, 更別提有障礙人士. 不知道誰能回答台鐵的車廂爲什麼不能和月台等高, 車廂內爲什麼還需要階梯?

還有, 大多數火車站也只提供階梯式的天橋或地下道穿越月台, 直到去年才看見新竹火車站裝起電梯. 曾在電車(現在稱區間車, 門比較大)遇見有位坐輪椅的人要經由站務人員協助, 用厚木板在月台和車廂間搭起斜斜的木橋推輪椅上車, 下車再用相同方式推下來, 但他們是怎麼從第一月台跨到第二月台就很納悶了! 只能搖頭, 台灣有障礙人士的障礙真的很大! 應該請所有鐵路局的人推著大行李或輪椅搭一趟火車實際體驗一下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