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9/2008

40歲的盤點

假設醫學發達, 平均年齡80歲, 那麼一路走來也到了人生的中間點40歲, 古人說40歲而不惑, 意思是到這個年紀應該對自己的人生有清楚的想法, 知道該做什麼和不該做什麼! 和30歲時比起來, 對事物的觀察感覺有更清楚的輪廓, 能見度高一些. 也知道除了表象之外, 應該了解背後的因素與動機. 行為上可以盡量控制住不好的情緒, 說該說的話, 做該做的事! 從前的我是比較內向不善於言辭的, 漸漸的經由多和別人接觸的機會, 已經能適時表達自己的想法.

我的40歲雖然比較清楚輪廓, 但輪廓裡面仍然模糊, 最近大前研一的新書"後五十歲的選擇"說: 50歲是看清全盤人生並開始倒數計時的時候. 所以人是要到50歲才能看清楚來和去的路. 老天是在開玩笑嗎? 能看清楚全盤人生的時間竟然是要開始倒數計時的時候, 50知天命是這個意思嘛!

忘了那本書提到過: 年輕時看不清楚方向, 總是浪費時間在四處亂闖, 等老了能看清楚方向時, 卻已經沒有精神和體力去闖. 弔詭也很悲情的人生! 大前研一也勸人"想做的事現在就去做, 不要等將來. 因為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不會做了". 在當下的時空與周圍的人會覺得做某件事情是有意義的, 如果時空轉換到許久之後的未來, 恐怕已經不再具有意義, 徒留"景物依舊, 人事已非"的感嘆.

大學時有幾個同學計畫考研究所或出國, 那時候雖然很羨慕, 卻不曾有過繼續深造的想法, 留學是我ㄧ直放在心裡不曾實際行動的夢想. 有一次的工作瓶頸讓不知道做什麼好的我決定辭掉工作專心考托福到英國求學. 當時我也學到一課, 永遠要讓自己保持"可移動"的能力, 找ㄧ項可以深耕的專業技術, 把它做到最好, 不再讓工作瓶頸這件事情困住我. 所以往後的工作就一直努力培養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術能力, 不敢懈怠.

留學是ㄧ個珍貴的經歷, 大學時沒有好好唸書, 所以很想再去認真的唸一次, 我也真的非常努力把握機會, 在第二學期拿到 Negotiated Project 全班最高的評分. 以我當時32歲的年紀去唸碩士已經是全班第二大的, 最老那位是個媽媽, 她的二個小孩要在英國唸中學, 在還沒拿到公民證前, 為了可以長期留下來陪孩子, 她從大學一路唸到碩士, 畢業時還差1年, 所以我們畢業後, 她要再選一個碩士學位唸. 但她也不是來混日子的, 成績也是不錯的, 真偉大的媽媽! 其實每個人為自己看重的目標努力過日子也不枉此生.

但是有出國唸書對將來的工作更好嗎? 這不是必然的答案, 也不是思考的重點, 人生是ㄧ個過程的累積, 任何可以讓過程感覺更美好的事情就值得做. 但這也需要付出代價, 我花掉先前工作所有的積蓄, 還向家人借30萬才完成我的夢想, 回來時只剩一紙碩士文憑和滿滿的回憶, 然後一切重新開始! 現在回過頭想, 遇到瓶頸很可能是通往另一扇門的契機, 也是考驗如何做選擇的智慧. 往後再面對類似的經驗就知道應該怎麼做.

我的前半生沒做什麼規劃, 也沒有特別的想法, 一直順著命運安排, 到目前為止只能給自己"還可以"的評語. 不過人到這個年紀就會開始思考人生的課題, 既然輪廓已經出現, 也想知道50歲在做什麼? 或者希望我的50歲會做什麼? 然後決定現在應該要做什麼?

50歲我很可能還在工作, 因為整體社會退休年齡往後挪, 但是工作上應該不會有太多新意, 改以培養提攜後進為主(大前研一的建議), 也要向外多元發展興趣和從事公益活動; 體力上應該大不如前, 所以保持身體健康很重要, 還要永遠要比實際年齡年輕至少十歲; 維繫友情親情也很重要, 希望有很多老朋友可以陪我ㄧ起話當年, 免得成為老孤單; 還有很重要的, 為了老年物質生活無虞, 要好好賺錢理財.

這些希望不會在50歲自動到位, 所以是40歲開始往後10年要努力的目標, 40歲是人生的高峰期, 過去有很多時間放在學習和磨練, 除了為50歲的人生做準備, 希望可以開始承擔責任, 盡自己的力量讓周圍的事情變得更美好, 不管什麼事情, 都要用這種心情去完成, 這是我對未來10年的期許!

前面40年有點糊裡糊塗的過掉, 往後40年如果也能糊裡糊塗過掉還不算壞, 怕的是清醒時也是無力再做改變的年紀就很悲哀了. 很多人對金錢的追求很執著, 我對這方面的追求保持在夠用就好 , 但是在高物價的時代夠用也要很努力賺才夠用. 在建立專業, 保持健康, 維繫友情親情, 夠用的金錢都能平衡發展的狀態是我認為可以覺得滿意的後半段人生.

6/04/2008

英國-巴斯(Bath)- 下集

>> 承接 [上集]

這一天我們起個大早吃完B&B準備的豐盛早餐就前往Bath Abbey廣場集合, 9:00出發. 這是ㄧ台15人坐的小巴士, 配一個司機和導遊, 小團人數不多, 可以減少集合的時間. 通常導遊會在行車途中介紹下一個景點, 下車後告訴團員可行動區域或參觀地點, 然後各自散開在幾點鐘以前回到原地上車. 參加tour的好處是不須打理交通問題, 尤其是城外交通不便的地區. 缺點是意猶未盡就必須趕回來集合.

今天第一個行程是Stonehenge (史前巨石群), 它在一個小丘陵上, 入口處門牌寫著: 已經有5000年歷史的巨石群, 是英國最重要也是當今世上獨特的史前文化遺跡. 據說石頭排列的位置與太陽日照陰影有關, 其中一個石塊會在夏至這天與太陽陰影排成一直線. 推測那個時代應該運用很多人力以木材逐層堆疊搭建起石群. 石塊很大, 尤其在二塊高聳的石頭上方, 還要橫放一塊堆成ㄇ字型更是不容易. 能歷經幾千年而不倒, 這樣的擺放技術顯示出古人高超的智慧.

石群矗立在廣闊的山丘上, 四周除了草原, 還可以看見遠處的羊群. 從入口處到巨石群沿路拉起一條繩索, 遊客依照動線環繞和拍照, 無法進到石群中央近觀觸摸. 曾有人猜測巨石群是古人為某種宗教儀式建造; 也有人猜是外星人到此一遊留下的印記; 最近報紙報導最新的研究: 推測是當時村民為紀念先人建立的墓碑, 因為附近發現了遠古時代上百位村民埋葬的遺跡.

離開史前巨石群我們前往下一個景點Avebury, 途中經過Silbure Hill, 曾在書中看到關於這個土丘的介紹, 大約西元前4800年由人工建造的土石小山, 建造的目的和作用至今仍是個謎, 因為四周都是平坦的農地, 這半圓形的隆起顯得格外醒目. 我們的巴士並沒有在這裡停留, 只能從透過車窗在快速行進中暼見這座小土丘.

不久又經過Cherhill White Horse的白馬地景, 據說是約300年前, 村民用類似粉筆的粉末在平坦的綠色山腰繪製的地景藝術, 沿途經過的不只這座白馬, 還看見其他體型纖瘦飛奔形狀的白馬, 也有人物造型的圖樣, 想必這裡的村民擁有很強的創作意念吧! 利用地形製作特殊的鄉村景觀.

Avebury這個小村莊外圍也環繞著巨石群稱為Avebury Stone Circles, 因為較少被媒體披露, 名氣不似Stonehenge的大. 但這裡的巨石建造歷史說是比Stonehenge早了1000年, 而且分佈範圍廣闊, 整個村莊外圍都是, 石塊沒有繩索圍繞, 可以靠近觸摸. 村裡面有英國傳統的農舍建築 Cottage, 長的像香菇傘的黑灰色屋頂及鑲著木條的乳白色外牆, 外型很討喜, 在莎士比亞故居也有相同的農舍. 繞過巨石, 我們爬上外圍山丘從遠處欣賞這些石群和村莊.

中午我們在ㄧ棟由石塊砌成的小旅館吃飯, 這旅館門外排放了幾張桌子和長條板凳, 外牆和台階裝飾著盛開的盆景花卉, 這兒應該是遊客晚上出來喝酒聊天的場地! 裡頭的裝潢也別具風味, 中間是長桌板凳, 牆壁四周吊掛飾品和布簾. 因為是三合院, 餐桌依照空間安排成一間一間的, 不禁好奇的穿越每一間的走廊參觀一下.

吃過中飯, 我們到一個名為Lacock的小鎮, 這小鎮是13~18世紀建造, 至今仍保持完好的原貌沒有太大改變, 所以來這裡會有走進中世紀英國的感覺, 這兒也是BBC電視節目 "傲慢與偏見" 和電影 "哈利波特" 的場景. 我們沿著街道散歩參觀這古樸風味的老鎮, 路上看見幾位白髮老人坐在門外的長椅吃冰淇淋, 讓我們也忍不住去買來吃.

最後ㄧ站是Castle Combe, 也是充滿古樸風味的小村莊, 說是英國最美麗的村莊之ㄧ, 經常有人來拍照取景. 整條街道望過去都是石塊建造的小屋, 利用自由活動時間, 我們到村莊裡面參觀, 這村莊清一色的古建築, 當我們走到最後一條彎路上看見一棟名為 Manor House Hotel 的旅館時非常驚訝, 這是一座擁有廣大庭院和小橋流水的美麗旅館. 主體建築和村莊的石塊牆面類似, 若大的庭院有種詩意盎然的氣氛, 其實比較像私人渡假別墅, 景緻比外面街道更優美, 如果不是時間有限, 真想走近去瞧瞧. 後來才知道這地名Castle是因曾經有個城堡建在這兒, 現在已經不存在, 但原來的城堡被重建成今日的Hotel.

結束這一天的行程回到Bath, 隔天預計搭中午的火車回去, 所以有ㄧ整個早上的時間再去逛Bath街道, 我終於買下看了很多次的蘇格蘭毛毯, 是咖啡和深藍色相間格子尼雙人被大小的毛毯, 後來就仰仗這條毯子渡過寒冷的冬夜.

這趟的tour團看到幾個雖然不是那麼響譽國際但是很具特色的景觀, 奇怪的是時代變遷似乎沒有對這些地方帶來什麼改變, 他們依然用原來的方式自在的生活著, 也不會因此被貼上落後或貧窮的標籤, 反而成為珍貴的文化資產. 也反映出村民對自身生活的自信, 不想為改變而改變, 整個村莊沒有人拆掉舊屋改建新樓房, 這樣的街景在台灣不知道哪裡能看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