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2008

淡水‧漁人碼頭

趁著年假, 到淡水漁人碼頭走走. 去看我一直無緣見到的淡水夕陽.

很久以前, 有段時間往來於淡水與台北之間, 那是高中畢業第一年, 我考上淡江大學夜間部國貿系. 原本對念夜間部就沒有意願, 希望重考. 但是我的表姐說時間寶貴, 勸我不要浪費一年時間, 既然考上了就去讀看看. 十八歲的我很多事情似懂非懂, 也不清楚怎麼做才是對的, 所以就聽從建議先去"看看".

但那真的不是我期待的大學生活, 可能小說看太多, 主觀的認為大學生活應該像"未央歌"的情景: 可以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學白天上課, 其餘時間就去參加社團活動和談天說夢. 可是夜間部的學生都是白天工作, 晚上上課, 來去匆匆, 根本不是我想像的樣子.

那一週我暫住在台北姑媽家, 白天無所事事, 傍晚4點就出門坐1小時公車到淡水 (那時候還沒有捷運), 這才有機會遇見"我的同學", 晚上10點整下課, 回到姑媽家是11:30, 洗個澡就準備睡了. 這樣無聊的過了一週, 沒有機會到淡水河邊觀賞日落, 只有偶而從淡大的斜坡或階梯上回頭遠望紅通通的夕陽. 那個週末, 我回家告訴爸媽我不想唸了, 決定重考. 試讀一週的結果是更堅定我要重考的決心.

我在想: 快一年或慢一年又怎麼樣? 需要為了節省一年時間放棄美好的大學夢想嗎? 也不明白為什麼要趕著畢業, 趕著到社會上工作? 後來我大概明白表姐的想法, 她從小家境清苦, 半工半讀的唸完夜間部, 認為應該趕緊畢業找工作賺錢. 我很敬佩她這麼早就靠自己的力量一邊工作一邊唸書. 但是我並沒有這樣的動機需要趕緊工作. 我很感謝我的父母不用我擔心家裡的經濟和學費, 雖然不富裕, 也還能讓我去追求想要過的大學生活, 這可能是不同的成長環境造就出來不同的思維.

我也曾想如果當時繼續留在淡江唸書, 不知道會是怎樣的人生? 這就是我年輕時與淡水淺薄的淵源.

後來再去淡水幾次, 很不巧每次天氣都不太好, 明明是晴朗的好日子, 到傍晚雲層就變厚了, 遮住太陽, 一直無緣見到太陽從海平面落下的景色. 之後有很長一段時間沒再去淡水, 只有在報紙上看見淡水河整治成功和新建漁人碼頭的消息.

聽說漁人碼頭的景色很美, 常在網路上看見情人橋夜景的照片, 所以ㄧ直計劃著要再去看看, 但最重要的是要挑一個好天氣, 而且是沒有人潮的平常日去. 我不喜歡在人擠人的假日到風景遊樂區, 會讓我的興致因為擠滿的人潮消失殆盡.

這天下午艷陽高照, 雖然是冬天, 氣溫卻很暖和, 我搭捷運到淡水再轉紅26的公車到漁人碼頭, 終於如願以償的看見沒有雲層遮住的淡水夕陽. 再過幾天是冬至, 太陽下山時間大約是下午5:00, 我4:40到, 太陽離海平面還有ㄧ段距離, 我先四處拍照, 然後坐在碼頭邊靜靜等待太陽由紅變淡, 然後西沉, 最後消失在海平面. 整個過程只有短短10分鐘, 我邊欣賞邊拿起相機拍照.


雖然是平常日, 在這裡看夕陽的人仍舊不少, 想必假日應該是人山人海了. 太陽下山後, 四周的燈火開始亮起來, 整個碼頭可以說是越夜越美麗, 但是氣溫也同時間迅速下降, 開始有了涼意, 原來的和風也變成陣陣寒風. 慢慢地人潮散去了, 碼頭邊的露天咖啡座空無一人. 想像如果是夏天, 應該有很多人會留下來繼續喝酒聊天到深夜吧!


我刻意留下來看這裡的夜景, 等著天色暗下來, 情人橋上的燈光亮起, 再拿起相機拍照. 過幾天就是耶誕節, 很多商店門口裝飾應景的耶誕樹和氣球, 其中有個發亮的紅底藍色大氣球, 裡面是耶穌在馬廄誕生的故事情景, 除了裝飾美麗的燈光,氣球上方還飄著紛飛的雪花, 很特別的耶誕氣球. 在其他的店門口, 還有拉雪橇的聖誕老公公和騎摩拖車的聖誕老公公大氣球, 長相造型都很可愛.


天色暗的很快, 我在碼頭拍完照, 從橋的這一頭回到另一頭, 天空就由昏暗變成黑暗. 時間才5:40分, 也好, 這樣我回到家裡還很早! 如果是夏天恐怕要等到6:00以後才能看到夕陽.

回程的捷運上, 我欣賞著所拍的照片, 很心滿意足終於看到一直想看的夕陽. 漁人碼頭真是不錯的地方, 如果不是寒風陣陣的話, 會想留下來喝杯咖啡. 建議大家找個晴朗好天氣去走一走, 當然, 非假日會更好!

12/20/2008

倫敦西敏寺, 白金漢宮與海德公園

西敏寺 (Westminster Abbey) 位於倫敦市中心, 從大笨鐘繞過國會大廈就能看見,是一座哥德式建築的教堂,也是英國歷代君王加冕儀式與婚喪喜慶舉行的地點。很多王室成員長眠在此, 還有幾位歷史人物的墓碑也設立在教堂內。例如我們比較熟知的喬叟, 達爾文, 狄更斯, 牛頓等. 但威廉. 莎士比亞只是紀念塑像, 實際上他是安葬在家鄉 -莎士比亞故居. 繞過中殿, 後方是隔出很多開放小空間, 停放歷代君主棺槨的區域, 牆上分別寫著西元幾年哪一世的國王或女王, 這些雕工細緻的棺槨就這麼停放了好幾世紀.

在英國參觀過不少大教堂, 除了西敏寺, 還有約克大教堂 (去愛丁堡的回程特地繞過去參觀, 在英國中部地區York), 愛丁堡城堡裡的教堂, 巴斯大教堂, 劍橋的國王禮拜堂及倫敦的聖保羅大教堂. 每座教堂各有特色, 也都相當華美, 但西敏寺與英國皇室的淵源較深, 比其他教堂相對知名.


第一次到西敏寺因為時程趕, 只在門口繞一下, 第二次才進去參觀. 這是一座長十字形狀的教堂,正門兩邊是高聳對稱的方形塔柱, 外牆是人物及動物造型的立體浮雕. 走進裡面中央正殿, 可以發現天花板比一般教堂高, 陽光從四周大片彩繪玻璃窗穿透進來, 予人一種神聖光明的感覺。更前方是英王的加冕寶座, 上次伊莉莎白女王登基就是坐在這張椅子上, 時間是1953年. 可以想像住在白金漢宮這位受英國人民愛戴的老奶奶, 在半世紀之前曾經是位年輕女子, 身穿錦衣, 頭戴皇冠, 手拿權仗, 在這裡舉行加冕儀式登基為王.

大家還有印象的話, 1997年全球民眾看電視轉播黛安娜王妃的喪禮也是在這裡舉行的. 記得當時的新聞報導, 王室一度討論是否要以王妃的名義為黛安娜舉辦喪禮, 因為她和查爾斯王子之前已經離婚. 但是在英國人民的心目中, 黛安娜是他們永遠的王妃, 王室最終還是顧慮了民眾的期待.

人們對英國皇室成員的生活總是充滿好奇, 當年查爾斯王子與黛安娜王妃的那場世紀婚禮曾吸引全球民眾的目光, 她戲劇性的一生也留給後人諸多的猜測與惋惜!

白金漢宮我也去了二次, 第一次是和幾位同學去, 我們在飾有皇室徽章的鐵門前徘徊, 據說如果宮殿上方懸掛皇室的旗幟, 就表示女王正在宮中;如果懸掛英國國旗, 就表示女王不在宮中, 這一天看起來是在宮中的. 禁衛軍交接儀式也是很多觀光客注目的焦點, 不過我們錯過了儀式時間, 只能往門內瞧一瞧衛兵的裝扮與英姿.

門外是維多利亞女王鍍金雕像和噴水池, 我們坐在池邊階梯看著熙來攘往的路人與遊客. 宮庭正前方是連接到特拉法加廣場 (Trafalgar Square) 的林蔭大道 (The Mall), 道路兩旁種滿蒼鬱的林木, 穿插紅藍相間的英國國旗直到盡頭, 顯示皇家的氣派威儀. 印象中女王乘坐馬車向民眾揮手致意的大道應該就是這一條. 大道左側是 Green Park, 裡面是平整的草皮, 高大的樹林與長椅, 市民可以在長椅或草坪上休息閒逛.


進到白金漢宮參觀是開學後學校舉辦的新生訓練活動, 所有新生都可以免費報名參加. 我們一早搭乘巴士從學校出發, 到倫敦大約是中午時分, 車子停在海德公園外側, 我們要穿越公園走到白金漢宮. 因為參加的人數眾多 (有好幾輛巴士), 怕集合時間有延誤, 所以下午4點就要回到車上. 時程有些緊迫, 我們行走的速度相當快, 但也花了整整30分鐘才越過這座廣大的公園. 由於這回是跟著團體走, 沒有事先研究路線方向, 所以我們在這偌大的公園來回穿梭, 最後竟也弄不清楚到底是從哪一邊進來, 哪一邊出去的.


Green Park 是林蔭大道旁一座比較小的公園, 海德公園則是在白金漢宮西側, 順著前方的 Green Park 綿延到更後方的肯辛頓公園, 三座公園加起來的面積廣大, 如果要環繞一圈恐怕需要一整天時間. 猜測我們穿越海德公園的路線大概是從公園的北側往南走. 途中所見除了林木與草皮, 也有像凱旋門的拱門, 小橋流水以及露天樂隊表演. 從橋上隔著水面向對岸望去, 是一座白色尖塔圓柱型美麗宮殿, 很像童話故事中城堡的造型, 我們只能這麼遠遠望著, 沒法過去參觀. 它並非白金漢宮, 回來查了許久, 猜應該是稱為 Whitehall 的古建築. 之後又繞到白金漢宮後方, 也是隔著湖泊眺望, 景色十分美麗.


白金漢宮開放部分區域給民眾參觀, 例如宴會廳, 會客室, 展覽室, 長廊階梯等, 這部分區域也相當廣, 據說皇室是為了籌措重建溫莎城堡的資金而開放參觀 (溫莎城堡在1992年因為一場大火燒毀, 現在已經修整完畢, 重新開放參觀). 白金漢宮是1703年由白金漢公爵建造, 經過多次擴建才成為現在的規模, 外觀是石灰石建造的長方形白色建築. 裡頭的裝潢以大理石為主, 大片的落地窗裝飾以豔麗的窗簾, 地毯, 畫像與家具, 相當華貴. 有很多城堡雖然也裝飾華麗, 但窗簾或椅子經常是退了色的灰白狀.

參觀完畢距離集合的時間還早, 我們就到出口處的紀念品區, 裡頭賣的是印有女王頭像或英國國旗的器皿, 衣飾, 文具和食品, 部分杯盤組的質地和設計相當精緻, 是晶透細薄的骨瓷, 看了非常喜愛, 但是價格也相對昂貴. 最後我買了一對刻有英國國旗及皇室徽章的銀色湯匙, 一直擺在我的櫥櫃中, 沒拿出來使用過.

雖說儘量克制自己不要亂買東西, 也知道最後都是擺放在櫥櫃中的多, 鮮少拿出來玩賞, 但還是有忍不住的時候. 我買的紀念品多半以實用為主, 純觀賞的是少數, 偶而整理櫃子時翻看一下, 也總能真實想起當時的情景. 一趟旅行下來有好幾天, 但是之後能夠回想起來的部份一直呈現逐年遞減狀態, 除了照片, 這些小東西也能喚起記憶, 當然最有效的方式還是用文字寫下當時的心情. 這是我要撰寫這個單元的主因, 這些人生中美好的記憶, 要趁遺忘之前一一記錄下來.

11/23/2008

高鐵出槌記

本月6日這天搭高鐵上班, 坐隔壁的先生問我要搭到台北還是板橋? 我正在奇怪他的問題, 他說他從台中站上車, 車站的人告訴他今天台北高鐵站有狀況, 只能行駛到板橋. 我回答 "我是要搭到台北站, 也沒聽說這回事". 我想他心裡應該有點悶, 台中站的人在 "誆" 他嗎?

車子接近板橋站時, 突然廣播 "因為某些因素, 本車只能行駛到板橋, 到台北站的旅客請在板橋站轉乘其他交通工具, 造成不便…", 聽完廣播換我很悶了, 台中站上車的人都知道情況, 桃園站為什麼都沒說呢? 還讓我買了桃園到台北的來回票. 雖然單趟價差只有25元. 我不趕時間, 決定在出口處排隊等候退票.

依照過去搭台鐵的經驗, 退換票的速度很快, 一分鐘就可以辦理很多人, 何況我排在前面10個, 應該更快. 但事情並不如我的預期, 板橋站出口處只有一個站務人員, 這個人似乎沒遇見這麼多旅客要辦理退票的情況, 速度非常緩慢, 如果有人需要開立購票證明就更慢了. 我足足等了10分鐘才辦好退票, 很多排在後面的人因為趕著上班, 等不及先走了. 有人問改天再來辦退票可以嗎? 這名站務人員也許忙翻了沒聽見, 沒有回答!

對這樣的情況我感到很不高興, 如果桃園站可以事先告知乘客這樣的訊息就能減少很多人耗費時間在這兒排隊. 還有第一線工作的人員是不是應該訓練有素? 不然也要有人協助, 看這名站務人員低頭緩慢計算退票金額的樣子, 不知道是應該同情還是生氣, 這讓我想起台鐵退票窗口的 "阿伯", 一隻手按收據金額, 另一隻手找錢, 票價數字似乎早就烙印在他的腦子裡, 不管從哪個車站? 搭哪個車種? 補退多少錢? 找多少錢都是立即反應, 毫不遲疑. 就算排著長長的人龍, 只消十幾分鐘一個人就能全部搞定. 而且我相信台鐵的車站數目和車種票價比高鐵複雜多了, 高鐵站的慢實在沒理由.

高鐵工作人員多半是面帶微笑的年輕人, 平時覺得他們很有禮貌服務很好;不過在這種時刻, 有沒有笑容已經不重要, 我更希望他可以像台鐵那些面無表情的 "阿伯" 一樣, 趕快把退票辦理好. 高鐵和台鐵人員面對突發狀況的處理經驗的差別在這裡展現的很清楚.

但是沒想到高鐵這個 "狀況" 會持續這麼久 (後來新聞報導因為維修工程車擠軌, 造成高鐵台北到板橋站全天停駛). 下班時到台北站準備進月台, 赫然發現看版的燈號全部不亮, 工作人員說要轉搭其他交通工具到板橋站搭車, 但是我買的車票還有10分鐘就開車, 怎會來得及? 工作人員立即拿出一張台鐵車票給我, 讓我到旁邊月台搭火車先趕過去看看. 哦! 這個立即拿出一張免費車票不用再排隊買票的動作確實讓我錯愕的心情稍為緩解, 至少高鐵有採取實際的措施做補救.

但不管搭哪個車種, 台北到板橋大約10分鐘, 當然是趕不上. 我的高鐵車票是對號座的, 所以我想錯過這班車是不是要去換票才能搭下一班列車? 但是我又想這是高鐵的突發狀況, 也許會有變通的處理方式. 於是我去問服務台: 我買的對號座班車趕不上, 是否需要換車票 (其實我更想知道能不能不換車票就可以搭車) ? 服務人員說換票要到旁邊的購票櫃檯排隊等候辦理.

下個班次是30分鐘後, 排隊的人很多, 我選了一個隊伍排隊. 我焦躁的等了15分鐘, 但是這隊伍好像沒什麼在動, 櫃台換票的動作比早上的還慢, 連旁邊自動售票機也在大排長龍. 這天並非周末假日, 怎麼會這樣?

整個高鐵的售票和換票作業流程只有ㄧ個字形容: 慢! 不但人工作業慢, 連自動售票機也慢. 怎麼說慢呢? 以同樣現金購票不畫座位的自由座來比較, 台鐵的自動售票機是按鍵式的機器, 買一張票 (含投幣) 10秒鐘之內可以完成, 但是高鐵的液晶觸控螢幕從上一個步驟到下一個步驟, 似乎需要時間思考般反應遲緩, 買一張票要將近一分鐘. 人工售票的速度看起來更糟糕. 平常時間乘客不多, 沒有太深刻的感觸和差異, 但是遇到像這樣大排長龍的隊伍就差別很大了! 這代表如果你前面排了60個人, 你就得等60分鐘"以上". 我前面排的人數絕對超過60個. 非常質疑整個高鐵售票軟硬體系統的優點在哪裡? 除了外觀看起來比較新穎.

我想如果再排下去連下一班甚至下下一班都趕不上, 這種情況下為何還要求乘客換票呢? 於是我問在ㄧ旁走動的工作人員: 我趕不及錯過了上一班車, 我ㄧ定要換票才能搭下一班車嗎? 這位工作人員說如果您不介意沒有座位的話可以不用換票, 只需向站務人員說一聲從側邊閘門進入即可. 哈! 我當然不介意, 我只是要到桃園, 10分鐘就到了, 就算要站到台中也比站在這兒排隊好阿!

我不知道所有排隊的乘客是否都是要換票的? 也不知道他們是不是都希望有座位? 但是在當時也要廣播或宣傳一下: 不想換票不用座位的人可以直接去搭車? 尤其服務台的人員 (也許要怪我問得不夠明白), 我需要的不是隨便一個答案, 我要的是最佳解決方式, 至少應該先了解乘客的需求和目的再提出你認為最好的建議和回答吧! 天哪! 相信那一天對很多人來說是場災難. 回到桃園站, 不等乘客開口問, 站務人員在第一時間就說如果要退票, 一年內都可以辦理, 也就是說大家可以不用擠在這一天的這個時候排隊退票了!

高鐵是目前台灣新建的最快速的陸上運輸系統, 除了標榜運輸速度最快, 也期盼他們的人工和自動售票系統可以和運輸速度一樣是最快的; 服務人員和站務人員面對突發狀況, 處理問題的能力也要再做加強. 尤其回答問題應該先弄清楚乘客的目的再提出最好的建議, 不要隨便給一個很可能會浪費乘客時間的答案.

10/19/2008

當幸福來敲門

有一天, 我用遙控器搜尋電視節目, 正好看見某台播出外國牧師在佈道大會上鼓勵教友們要像 "當幸福來敲門" 這部影片裡, 父親和兒子說的話那樣, 對人生抱持著信心, 抱持著希望, 更重要的是別輕易讓人動搖你的信念, 扼殺你的夢想. 雖然我不是信奉基督教的人, 但是對牧師良好的口才和說話的內容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近HBO正在播出這部影片, 是真人真事改編的故事, 我看了2遍. 由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和他的兒子一起演出. 故事的感人之處在於: 即使處於極度困難的生活壓力下, 也沒有改變一位父親對孩子的愛與保護之情. 故事的細節不多做描述, 但是牧師所引述的情節是: 一天清晨, 父子二人在住所的頂樓一起玩投籃遊戲, 父親知道兒子非常喜歡打籃球, 但卻告訴兒子籃球是不切實際的夢想. 聽見父親這麼說, 兒子收起籃球露出難過和失望的表情, 看在父親眼裡也覺得不忍. 然後父親又告訴兒子: 別讓別人告訴你你做不到, 即使是我也不行, 你有夢想就要去保護它, 別人因為自己做不到也告訴你你做不到. 你想追求什麼就去追求. (Don't let somebody tell you "you can't do some". That even me. You got a dream. You got to protect it. People can't do some themselves. They want to tell you "you can't do it". You want some. Go get it! )

父親用自己的能力和經驗衡量兒子的夢想, 所以告訴兒子他的夢想是無法實踐的. 正如同影片開始時, 這位父親告訴他的妻子想參加為期半年沒有薪水也不保證錄取的股票經紀人實習課程時, 他的妻子對他表示極度失望的態度一樣. 後來妻子受不了強大的經濟壓力離開他們父子. 但父親仍抱著希望和信念參加實習課程. 只是本來就艱困的生活要熬過這半年實在不容易, 包括讓房東趕出門去睡公車站, 睡地鐵站的公廁和流民庇護所等地方. 故事最後, 這父親終於完成實習也通過測驗成為一家銀行的正式職員 - 股票經紀人, 實現了他的妻子認為不可能的夢想.

人們或許出於善意以過來人的經驗勸告不要做不切實際的夢想, 但如同影片中的父親說的: "別人因為自己做不到, 也告訴你你做不到". 所以, 別讓這些負面的言論扼殺夢想, 知道困難而不放棄信念, 仍然穩步建構計畫和時間的人, 才有機會讓夢想真正實現. 在遇見困難時要想的是如何解決困難, 而不是讓困難阻擋通往夢想之路.



"當幸福來敲門" 是值得觀賞的好片, 告訴你追求夢想的路很艱辛, 但機會是留給不曾放棄夢想的人!

10/12/2008

幫舊版IE升級到IE7或IE8的方式

最近瀏覽器的爭戰越來越激烈, 6月有 Firefox 3 和 Opera 9.5 版的發佈, 9月有 Google Chrome Beta 版發佈, IE8 正式版要在11月發佈, 中文正式版大約晚2個月, 預計明年初發佈.

Netscape 在不久前才表示不再發佈更新版本的瀏覽器, 等於宣告Netscape 將走入歷史, 但是又出現一個全新的 Google Chrome. 以 Google 的用戶數來看, 也是不容忽視的瀏覽器. 想必 Goolge 要藉由開發自家瀏覽器做更多Web應用和服務.

網頁設計師過去一直為不同的瀏覽器修改畫面呈現的問題(因為各家瀏覽器的開發缺乏標準), 瀏覽器版本越多就越麻煩. 但是拜 W3C 之賜, 這幾年強力推行 Web Standard, 原來只有 Firefox 遵行, 現在 IE8 也標榜支援 Web Standard 和通過 Acid2 檢測. Acid2 是檢驗瀏覽器對 Web Standard 的HTML、CSS 2.0、PNG圖像支援能力指標, 已經通過檢測的有 Safari 2.02 以上版本, Opera 9.0 以上版本, Opera Mobile 行動裝置版, Firefox 3, IE 8 和 Chrome , 所以未來的瀏覽器對 CSS 的解譯和呈現會更趨於一致.

但是如果還要顧慮 IE5 和 IE5.5 甚至 IE6 不怎麼完整的 CSS2 支援性, Dean Edwards 的 IE7.js Version 就很好用了, 藉由在 <head> 連結一支 js 檔將舊版 IE 轉變成 IE7 或 IE8 所支援的CSS2 selectors 的方法.

例如要將 IE5~6 升級到 IE7, 可在 <head> 加上以下的 code:
<!--[if lt IE 7] >
<script src="http://ie7-js.googlecode.com/svn/version/2.0(beta3)/IE7.js"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
<![endif]-- >


例如要將 IE5~7 升級到 IE8, 可在加上以下的 code:
<!--[if lt IE 8] >
<script src="http://ie7-js.googlecode.com/svn/version/2.0(beta3)/IE8.js"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
<![endif]-- >


也可將這支 js 下載回來使用 http://ie7-js.googlecode.com/svn/version/2.0(beta3)/

但是這支 js 檔到底為 IE5~6 加入哪些新東西呢? 以下CSS2的用法將會通通支援:
parent > child
adjacent + sibling
adjacent ~ sibling
[attr], [attr="value"], [attr~="value"] etc
.multiple.classes (fixes bug)
:hover, :active, :focus (for all elements)
:first-child, :last-child, only-child, nth-child, nth-last-child
:checked, :disabled, :enabled
:empty, :contains(), :not()
:before/:after/content:
:lang()


再加上支援 Doctype 標準模式 (Standard Mode) 和相容模式 (Quirks Mode) 的切換, 支援 fixed positioning (固定位置設定), min/max-width/height ( 最大最小寬度高度設定), 支援 PNG 透明圖檔等.

更完整支援內容請參考以下網址:
http://dean.edwards.name/IE7/
http://ie7-js.googlecode.com/svn/test/index.html

要幫 IE5, IE5.5 和 IE6 升級到 IE7 或 IE8 版本, 這方法一定要試一試!

倫敦中國城, Coven Garden和大英博物館

倫敦的中國城在 Leicester Square 附近, 很多來自不同地方的中國人聚集在此. 從街道口的牌樓, 到擠滿中國人的料理食材商店及一家一家的中式港式餐館來看, 應該是中國味十足的, 但是以我這台灣人的角度看, 這是大陸和香港人的中國城, 並非台灣人所熟悉的. 這裡的醬料和食材幾乎都是中國大陸和香港來的, 不是我們在台灣看見的, 和我們擦身而過的人也都操著香港或大陸口音, 明顯感覺到來自不同地方中國人的口味和口音的差異. 來中國城主要目的是買 "Saver" 電話卡, 面額 20 英磅只賣 13 英磅, 只有這裡才有的價格, 聽說是從英國打回台灣費率最划算的一種電話卡.

另一個目的是要嚐嚐這兒的叉燒包, 有甜的和鹹的各種餡料的叉燒包, 是在英國其他地方看不到的. 英國傳統的主食是馬鈴薯, 香腸和麵包, 沒有特別有名的料理, 常聽人說法國菜, 西班牙菜, 義大利麵, 但是有人聽說過英國菜嗎? 所以除了漢堡披薩這類速食店, 印度料理和中國餐館在英國也是頗受歡迎和相對便宜的. 像炒麵燴飯, 港式燒臘, 合菜餐廳在各地方都很容易找到.

見識了中國城, 買了電話卡, 也吃了叉燒包, 我們就到只有ㄧ個地鐵站距離的 Coven Garden. 聽說從前這裡是果菜市場, 但是現在市場已經遷移到別處. 市場中央是一棟二層建築的 Central Market (依然維持舊名稱"中央市場"), 有地面層和地下層, 建築裡頭以前是批發市集, 現在改建為一間一間的小商店, 咖啡館和小吃攤販. 中庭廣場是街頭藝人的表演場地. 當天是三位提琴手拉著大提琴和小提琴, 悠揚的樂曲在廣闊的中庭廣場迴繞, 我們就依靠在樓梯扶手欄杆欣賞音樂.

Central Market 周圍的人行步道滿是人潮, 這街道的商店很多賣的是特色商品, 如精油, 香皂, 茶葉, 鞋子, 手錶, T恤, 背包, 新潮玩具等. 有家迪士尼專賣店, 賣的是我們從小到大熟知的卡通人物造型商品, 例如布偶, 文具, 餐具, 衣服, 飾品等. 在台灣曾看過 Hello Kitty 專賣店, 但是沒看見過迪士尼的, 所以感到非常興奮, 但是後來在學校市區的 Shopping Mall 也發現ㄧ家迪士尼商品專賣店, 忍不住買了二個 500 C.C. 的馬克杯, 一個是跳跳虎圖案的立體浮雕杯, 一個是小矮人圖案的立體浮雕杯, 用來泡奶茶和喝咖啡, 一次一杯剛剛好.

英國有個知名品牌 Crabtree & Evelyn, 是賣各種系列天然花香味道的精油, 香皂, 和乳液等美體美膚商品, 類似 Body Shop, 但是這品牌在英國當地似乎更受歡迎, 台灣某些百貨公司和博客來書店也有賣. 我比較喜歡的是 Lavande (薰衣草)和 Rosewater (玫瑰水) 系列的乳液和香皂, 非常質純自然的味道. 要回台灣時我就買了很多這品牌的香皂送給之前為我餞行的好友們. 我第一次認識這商品就是在 Coven Garden.

大英博物館 (British Museum) 離 Coven Garden 也是只有ㄧ個地鐵站距離, 所以我們就順著街道邊逛邊走過去. 第一眼看見大英博物館是從別條街轉進另一條街看見的, 博物館坐落在倫敦市區, 四周是一般的街道商店, 不像羅浮宮有偌大的廣場和凱旋門, 遠遠的就能看見.

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 中庭是改建完不久的螺旋狀白色圓頂廣場, 就從入口處順著螺旋方向入內參觀. 我們在入口處拿了一份導覽地圖, 這博物館真的很大, 就算是用一整天時間也無法逛完, 何況我們只剩半天的時間可以參觀, 於是決定挑重點先去參觀東方館和埃及館, 其他的館視剩下的時間而定.

東方館展的主要的是中國文物, 在前一個世紀英國稱為日不落國, 到世界各地掠奪搜刮, 中國就有超過20,000件古代文物收藏在此並且分批展出. 時間從遠古到近代, 種類從甲骨文, 錢幣, 雕塑, 壁畫, 陶瓷, 漆器, 玉器, 鼻煙壺等都有, 文物保存的很完好, 好像不輸給台北故宮, 這東方館很寬敞, 逛完一圈腳都痠了.

埃及館據說是大英博物館的經典館藏 (埃及也是前一個世紀的主要受害國), 這裡存放著數不清的木乃伊, 有平放的有直立的, 還有貓的木乃伊, 恐怕在埃及也不見得能看到比這裡多的木乃伊. 一個個巨大的棺郭原本就很佔空間, 再加上參觀的人潮多, 所以移動速度緩慢, 空間很擁擠. 我對木乃伊興致不是太高, 也不想和同學一樣對著棺木拍照, 所以只是看看就好.

走出埃及館還有點時間, 我們又參觀了硬幣館, 展示東西方古代錢幣, 但是還沒逛完就有同學累癱在地走不動了. 也罷! 一群人席地而坐休息一會兒, 然後看時間差不多就決定離開. 離開前大家都想去洗手間一下, 但是女廁正大排長龍, 看起來至少要等半小時才能排到的樣子. 有男同學說男廁沒有人, 是不是要偽裝一下到男廁去比較快. 聽起來是不錯的主意, 而且我們的穿著也很中性, 應該分辨不出來. 於是我和另二位女同學三人分別借一頂鴨舌帽, 刻意拉低帽沿, 快速走進男廁又快速走出, 三個人都很迅速的上完廁所離開大英博物館.

這應該是所謂的群眾心理, 當只有一個人時可能不會做的事, 但是有幾個人在慫恿陪伴時, 膽子就變大了. 不過出去玩就是要有幾個同伴製造些意料之外的事情才能讓旅遊更有趣. 不管認同或不認同其他成員的想法, 能共同分享和共同分擔是一群人可以一起旅遊, 快樂相處的基本原則, 如果過於堅持只有自己想做的事情, 不顧其他人的感受, 會很容易破壞整體的心情和氣氛. 我們這幾個人在英國期間, 能愉快出遊這麼多次也是大家都很有默契的維持這個分際的緣故.

8/31/2008

倫敦首行與泰晤士河畔

在英國留學期間進出倫敦總共4次, 這次數對留學生來說算少, 很多同學每到假日都要前往倫敦"朝聖" - 去Harrod’s (哈洛德百貨公司) 附近看尖端的流行時尚, 去Tate Gallery (泰德藝廊)看展覽, 去China Town買電話卡和中式料理食材等. 我第一次踏上倫敦是從香港轉英國航空(BA)到Heathrow機場, 學校的International Student Office派一輛計程車將我從機場直接載到學校門口, 約2小時車程, 本以為國際學生都有這種福利, 後來從其他學生口中得知只有我獲得這項福利, 他們都是自己扛著行李廂從機場轉搭巴士到學校.

原來我出發前先以E-mail詢問學校的地址和聯絡電話, 還說萬一迷路可以打電話詢問, Office的人可能怕我真的迷路, 決定派一輛車去機場載我, 車資由學校支付, 羨煞其他的外籍學生. 其實"在英國有些福利是要去問去爭取才能享有, 不是等著自動送上門, 如果讓自己的福利或權利睡著了那也是你的事", 一位資深的博士班留學生後來這樣提點. 不過也因為這樣, 第一次到倫敦並沒有留下什麼印象, 只能算是"路過".

到學校大約一個月後才和幾位台灣學生利用週末安排二天一夜的行程到倫敦遊玩. 第一次到倫敦當然要從最知名的地方開始, 包括大笨鐘(Big Ben), 倫敦塔橋 (Tower Bridge), 西敏寺 (Westminster Abbey), 白金漢宮 (Buckingham Palace), 大英博物館 (British Museum) 及同學推薦的Coven Garden (俗稱蘇活區). 二天要到這麼多地方是很緊湊的, 像西敏寺和白金漢宮就只有在大門四周拍拍照, 不過後來再次去倫敦時有進去仔細參觀, 所以這兩個地方就留到後面的文章再做介紹.

從學校坐火車到倫敦是在King's Cross Station下車, 倫敦有三個火車站, 端看要前往的地方決定在哪個車站上下車. 我從不知道一個城市裡面可以有這麼多火車站, 算是開了眼界認識所謂國際大城, 後來去的中部伯明罕城 (Birmingham) 也有三個火車站. King's Cross 是哈利波特中"九又四分之三"月台的場景, 我也不知道這故事的橋段, 是一位影迷同學硬是要找到這個月台才看見某個月台牆上真的有個不是很明顯的圖示"9 3/4".


在倫敦市區不管到哪裡, 搭地鐵是最方便的, 四面八方任你穿梭其中. 他們的地鐵以是以同心圓向外擴張分區, 從中央的Zone 1開始到Zone 2, Zone 3… 越往外圍就離市中心越遠. 著名景點多半在Zone 1 和Zone 2 裡面. 各地鐵站都有免費的車站地圖提供遊客參考. 如果停留的時間內需多次搭乘地鐵的話, 也有ㄧ日遊或三日遊這類的卡可以購買, 買這種卡會划算很多.

倫敦不管吃住或交通費都比其他城市高, 以麥當勞速食店來說, 同一種餐的價格就比其他城市高一些 (台灣是全省統一價格). B&B 也是, 已經到Zone 4 很郊區的地方, 房間和走道還很狹小的房間, 每人每晚也要25英鎊. 有同學的同學在倫敦唸書, 說小小一間房間每週房租要90~100英磅, 我們中部地區平均每人每週50英磅就能合租到不錯的House (英國學生房租以週為計價單位), 如果想省點生活費或過的悠哉一點的人不建議選在倫敦唸書.

我們先到白金漢宮參觀, 門前寬廣筆直的林蔭大道非常壯闊, 節慶時女王會坐著馬車從這條大道出去, 我們在大門前和旁邊的公園停留一會兒就往英國最著名的地標: 大笨鐘 (Big Ben) 和國會大廈 (Houses of Parliament)走去. 大笨鐘是國會大廈旁邊的鐘樓, 同屬一個建築物, 仰望這座金色的高牆和尖塔: 嚮往已久的倫敦, 我終於站在這裡了! 當天的光線很強, 站在底下仰著頭很難看見鐘樓的樣貌, 我們就走到對面較遠的街道上看. 之後又繞到國會大廈的另一側, 這邊是西敏寺 (Westminster Abbey), 一座宏偉的教堂, 一直是英國皇室舉行重要典禮的地方, 黛安娜王妃的喪禮也是在這兒舉行的. 我們在教堂外圍繞一下就又回到大笨鐘底下.


國會大廈的後方是泰晤士河 (River Thames), 英格蘭最長的河流, 從大笨鐘底下可以通到河邊, 對岸就是為千禧年而建的London Eye(倫敦眼), 聽說是新地標, 一座當時完工不久的摩天輪. London Eye這名字起的很好, 看起來就像泰晤士河上的一隻眼睛 - 倫敦之眼. 這裡有座橋 Westminster Bridge連接到對岸, 橋附近有個碼頭Westminster Pier 停靠幾艘汽船, 遊客可以在這裡搭船遊泰晤士河, 欣賞美麗的河岸風光.


船行約30分鐘, 離開碼頭就能慢慢的看見大笨鐘和國會大廈的全貌, 原來這船的甲舨上才是欣賞這座建築的最佳位置. 船從大笨鐘底下開始, 沿途經過幾座橋, 河面有其他的小遊艇及大輪船行駛. 太陽漸漸西下, 徐風迎面吹來 , 這時候沒有刺眼的陽光, 是最適合遊船的時間. 終點站是倫敦另一個知名的地標 Tower Bridge (倫敦塔橋), 也是我們要參觀的重要景點.


Tower Bridge同樣連接泰晤士河的兩岸, 不同的是這橋的造型很奇特. 橋分上下二層, 下層路面寬廣, 供行人和車子行走, 上層則是遊客爬上去觀景的地方. 每當有超過橋面高度的大輪船要由經過時, 橋面會暫時封閉不讓人車行走, 然後橋就從中間呈八字型向兩側開啟, 等橋下的輪船通行後再恢復通車. 但是會從底下經過的大輪船不多, 要看到橋面打開需要等待些許時間才能看見. 有ㄧ首兒歌"倫敦鐵橋垮下來"可能說的就是這座橋吧!


塔橋附近有個 Tower of London (倫敦塔) 的地方, 在古代是一座堡壘及囚禁罪犯的監獄和刑場, 現在是放置女王皇冠和權杖的地方, 因為已經錯過開放時間無法進入參觀, 只有從外面觀望.

離開倫敦塔時天色已晚, 於是從附近的地鐵站搭地鐵回B&B, 隔天的行程是中國城, Coven Garden 和大英博物館. 一位同學說滿清時期英國人從中國圓明園掠奪無數的寶藏, 非得去瞧一瞧他們到底拿走些什麼不可?